当前位置: 首页 > 审务公开 > 规范性文件
法官判后答疑制度(试行)
  发布时间:2015-06-16 10:18:00 打印 字号: | |
  为提高当事人对法院生效裁判的服判率和自动履行率,强化承办法官的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规范法官判后答疑工作,完善接访制度,促进案结事了,特制定本制度。

  一、法官判后答疑是指当事人及其近亲属不服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调解,于裁判文书送达后半年内首次以来访方式向作出裁判的法院进行申诉、申请再审或对证据采信、事实认定、法律适用、裁判理由及诉讼程序等有关问题提出疑问和异议,法院指派法官接访,进行必要的释明说理。

  二、接访法院对符合本规定第一条情形的来访人应及时安排判后答疑,不得以来访人的申诉、申请再审属上级法院管辖范围为由拒绝安排判后答疑。

  三、判后答疑的法官一般为审理该案的原承办法官,原承办部门的书记员负责记录。如来访人明确拒绝原承办法官接访的,或原承办法官因特殊原因不便接访的,应由案件审判长或原审判庭的庭长或庭长指定的人员接访。立案庭信访接待人员协助答疑。

  四、信访接待人员对来访情况进行初步审查,对符合本规定第一条情形的,应当立即联系相关审判庭负责人或案件承办法官安排答疑,并将相关信息录入电脑。

  五、信访接待人员与相关审判庭联系答疑事宜的,相关审判庭应积极配合,当即确定法官进行答疑;如确实无法安排当即答疑的,由信访接待人员向来访人说明情况并留下信访材料,告知来访人将为其安排预约答疑。

  六、预约答疑的,信访接待人员当天将信访材料转交相关审判庭,相关审判庭应当在接到材料后三天内确定答疑的法官、日期和地点,并在负责通知来访人的同时通报立案庭。预约答疑的期限一般不超过七天。

  七、答疑法官应当针对来访人提出的问题,分别就案件的证据采信、事实认定、法律适用、裁判理由及诉讼.程序等进行答疑;书记员应就答疑过程制作笔录。答疑笔录由来访人签名或盖章,来访人拒绝的应予以注明。答疑法官在接访过程中发现非正常信访苗头的,应及时通报立案庭、法警等相关部门。

  八、答疑法官接访后认为来访人申诉或有关异议无理的,应有针对性地提出息诉罢访工作的建议;认为申诉有理的,应对申诉理由作出分析,并可提出立案复查的建议交立案庭。

  九、答疑法官接访答疑后,应将接访笔录连同信访材料交立案庭,由立案庭确认终结答疑流程,并对答疑材料建档保管。

  十、当事人接受答疑后再次来访的,一般由信访接待人员负责接访。如涉及新问题需要原承办法官进一步答疑的,可联系原承办法官协助接访。

  十一、申诉、申请再审案件经立案审查被书面通知驳回或裁定驳回后,当事人继续来访的,由复查案件的承办法官参照上述规定负责答疑。

十二、审判法官在送达裁判文书时,当事人对裁判提出疑问的,应及时进行判后答疑工作,并记录在案。

  十三、执行案件的当事人就有关执行问题来访的,由执行机构参照上述规定负责答疑。

  十四、答疑法官对答疑工作要认真负责,对当事人提出的各种涉案疑问,要耐心细致、有理有据地解答,妥善化解矛盾,使当事人服判息诉,对答疑工作推诿敷衍,简单粗暴,激化矛盾,造成非正常访事件的,要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各部门执行本规定的情况纳入综合目标管理制度考核。
来源:玉林市中级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玉林市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