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学实务 > 案例评析
谁盗卖了我的游戏“极品装备”?赔!
作者:钟小伶  韦肖波  发布时间:2023-07-27 15:15:10 打印 字号: | |

游戏装备被盗卖 玩家起诉索赔偿

法院:网络虚拟财产可转换成现实财产,依法应受法律保护

 

现在很多年轻人喜欢玩网络游戏,为了能提高游戏角色级别,增加游戏体验感,有的玩家不惜花钱购买游戏装备。玩家刘勇甚至对别人的装备动起了歪心思,他因为非法获取游戏玩家的账号信息,并盗卖他们的游戏装备,被追究刑事责任。刘勇入狱后被玩家起诉,要求其赔偿游戏装备被盗卖造成的经济损失。

 

(图片源于网络)

 

伪造信息盗卖游戏装备获刑

方洁与刘勇都是一款网络游戏的玩家,两人互不认识。

2017年至2020年9月,刘勇以非法手段从该游戏平台获得不少玩家的游戏账号,并伪造方洁等游戏玩家的个人身份信息,在该游戏官方网站上进行申诉认证,解除游戏账号的保护盾,非法获取其游戏账号数据,将游戏账号内的游戏装备转移、出卖,非法获利1.3万余元。

 

刘勇的违法犯罪行为暴露后,因犯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4个月。

刘勇被判刑后,一直未对方洁等玩家进行赔偿。

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方洁将刘勇诉至北流市人民法院,要求刘勇赔偿游戏装备损失。

方洁称,依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数据和网络虚拟财产受法律保护,刘勇非法获取她的游戏账号数据,盗取并转卖游戏账号内的游戏装备,侵犯了她的合法权益,依法应予赔偿。

 

(图片源于网络)

 

游戏装备系合法个人财产,受法律保护经法院查明,刘勇被判处刑事处罚后,通过方洁申请,运营案涉网络游戏的广州某游戏公司已解除上述游戏账号的冻结并恢复游戏角色等级,但该游戏账号内的部分装备商品因被转移销赃而无法恢复。游戏公司提供的游戏账号交易明细中,刘勇辨认其通过方洁的游戏账号转移并销赃的游戏商品总交易价格为3159元。

 

(图片源于网络)

 

北流市人民法院审理后认为,公民的合法财产权益受法律保护,案涉游戏装备是玩家投入了一定的上网时间、脑力劳动所得,且在游戏中能够为玩家提供使用功能和交换价值,具备财产属性,属于网络虚拟财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换为现实中的财产,属于方洁的合法个人财产,依法应当受到法律保护。对刘勇盗取方洁的游戏账号并倒卖账号内游戏装备的行为,已经生效刑事判决确认,刘勇的犯罪行为侵害了方洁的合法财产权益,属于侵权行为,其除应承担刑事责任外还应承担相应的民事侵权赔偿责任。方洁主张刘勇赔偿相应财产损失,于法有据,法院依法应予支持。

 

庭审中,方洁主张按照公安机关在刑事犯罪侦查阶段中由游戏运营商认定的刘勇从方洁被盗的游戏账号中出卖的游戏商品总价值赔偿损失,对此法院认为,侵害他人财产的,财产损失应按照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计算。该证据系游戏运营商提供,能客观证实刘勇实施的侵权行为对方洁造成的损害事实,也能证明案涉被盗商品的价值及刘勇犯罪获利的实际情况,该份证据亦有刘勇签名承认为其犯罪所得,方洁主张该份证据作为认定其财产损失数额的依据,法院予以认可。因此,关于方洁被盗游戏商品虚拟财产价值的认定,并不以评估鉴定为必要条件,应直接以刘勇出售方洁失窃商品的销售价格为准进行认定,故刘勇应赔偿方洁的财产损失为其销售价格3159元。

 

北流市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刘勇赔偿方洁经济损失3159元。

 

目前,该判决已经生效。(文中人名均为化名)

 

(转载时略有改动)

 
来源:广西法治日报   北流市法院
责任编辑: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