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动态
当好调解的“台阶”—记全国治理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专项工作优秀个人文惠新
作者:钟小伶   陈榕秋  发布时间:2024-03-26 09:25:17 打印 字号: | |

当好调解的“台阶”

——记全国治理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专项工作优秀个人文惠新

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法官、全国模范法官、全区“最美信访干部”、广西优秀共产党员、广西十佳人民满意政法干警……作为一名基层法官,她已头顶诸多殊荣,但仍不骄不躁,给人留下“知心大姐”的印象,让人放下戒备交心换心,正是这种朴素的个人魅力和勇挑重担的敬业精神,让她在工作中,获得了当事人的好评。2023年12月,玉林市中级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副主任文惠新因化解信访积案能力突出获得“全国治理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专项工作优秀个人”称号。

 

调解就像“下台阶”

▲实地察看争议房屋旧址


“有时候矛盾纠纷的产生并非什么大不了的冲突,而是双方‘杠’上后,没有台阶下。这时候,调解员就要当这个‘台阶’,促成双方和解。”调解有时就像“下台阶”,要给人退让的空间,文惠新在谈到一起“遗产”继承信访积案的“化解经”时如是说。

 

陈某穗和陈某世是亲兄弟,弟弟陈某世年幼时被父母按当地习俗过继给无儿女的叔叔婶婶。后来,陈某世在外务工,陈某穗则一直呆在老家。因此,陈某穗更多地承担起照顾婶婶生活起居的任务。2001年,两兄弟与父母分家时,协议约定婶婶梁某的2间泥瓦房归陈某穗所有。

 

梁某去世后,堂兄陈某毫提出让陈某世出资将这2间泥瓦房买下,土地作为他们梁氏宗祠的通道及扩宽村道。陈某世当时想都没想就与陈某毫签订了合同,将这2间泥瓦房转让给同族兄弟。泥瓦房拆除后,变成了道路。按理说这是有利于大家的好事,但陈某穗心里不痛快了,他认为婶婶生前是自己在照顾,这房子他应该有继承权,弟弟私下将房子转让给别人,是对他的不尊重。为此,他将陈某世与陈某豪诉至法院,要求法院判令他们之间签订的合同无效,并赔偿其经济损失8000元。陈某穗的诉求一审二审都被驳回。自2014年起,两兄弟因为2间泥瓦房的权属问题多次到相关部门信访。

 

2021年,文惠新接过化解这起中央督办信访积案的“接力棒”。

 

文惠新多次与兄弟俩交流,发现他们之间的矛盾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只是都在赌“一口气”,谁都不愿意让步。了解问题的症结后,文惠新决定用温情感化这两兄弟。

 

“弟弟出让泥瓦房,也是为了族里的亲戚出入更方便……”文惠新试着与70多岁的陈某穗聊天。

 

“弟弟对你是有歉意的,他承认没有尊重哥哥……”当听说弟弟陈某世承认错误,陈某穗积郁于胸的这口气终于吐了出来,瞬间老泪纵横。

 

此后,陈某穗在文惠新陪同下,走进多年没进的陈某世家,看望卧病在床的弟弟,两双布满皱纹的手终于再次握在了一起……这起双方多次上访的信访积案,在文惠新细心、耐心、用心的斡旋下,终于得到圆满化解。

 

“三顾”信访户解无理访

“一种米养百种人,所以我们在做群众工作时,也要精准把脉,将法理说透。”文惠新表示。

 

2005年,刘某与黄某南等10多户村民分别签订承包林地造林合同书,约定租金和租期15年,黄某南还收取了刘某10年的租金。到了2014年,黄某南突然提出双方合同上的签名是伪造的,而且约定的租期是10年不是15年,并到法院起诉,请求确认合同无效。

 

案件经过一审二审均认为,虽然合同中的名字不是黄某南所签,但合同上的手印确是黄某南的,且10年来其一直领取刘某给的租金,合同也有村委会的盖章。据此,黄某南的诉求被法院驳回;玉林市人民检察院也作出不支持其监督申请决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在群众来信回复函中答复,该案不再受理。至此,信访人的案件已经走完诉讼程序,并经过检察机关决定驳回申诉,属于无理访。但自2015年以来,黄某南多次到相关部门信访。

 

文惠新接收该信访案后,经过与黄某南接触,发现其情绪容易激动,平时与村民的关系紧张,被村里人视为“怪人”,他还常常把上门做工作的政法干部拒之门外。

 

第一次拜访时,文惠新没有针对其信访问题做工作,也没有谈案件的处理情况,而是与黄某南拉家常。在交谈中得知其祖上是中医,文惠新看见他在屋前晾晒着很多用中药制作的养生药丸,于是谦虚地向其请教药理知识。临走时,文惠新还花了100元购买养生药丸。这次,文惠新因“药”与黄某南交上了“朋友”。

 

第二次拜访,文惠新告知黄某南养生药丸很有用,吃了之后精神状态好了不少。得到“病患”的肯定后,黄某南觉得很有成就感,于是话匣子就打开了。

 

第三次拜访,黄某南一看见文惠新和工作人员上门,马上热情地搬出凳子给他们坐,还煮了一锅热腾腾的玉米请他们品尝。这时,黄某南的戒心放下,像老朋友一样和文惠新谈起这些年的酸甜苦辣。

 

文惠新在倾听他心事的同时,向他以案释法,告诉他法院判决的法理所在……“这个女同志说得很在理,我听明白了。”最终,黄某南认可了法院判决,签订了息诉息访承诺书。

 

温情拆除心中“篱笆”

“不少信访人因为多年信访,荒废了生产,导致家庭生活困难。每当这个时候,只要符合法律规定,我都尽可能帮他们申请司法求助金。”文惠新说。

 

2011年,杨某祥建房时占用了村道,导致邻居杨氏兄弟的通行受阻。为此杨氏兄弟起诉到法院,请求杨某祥拆除其建造的竹篱笆围墙,恢复长8米、宽1.5米的道路原状,被杨某祥拒绝。

 

案件经过一审、二审,均被法院依法驳回。此后,杨某祥固执地上访,要求撤回法院判决。

 

文惠新接触杨某祥后,发现其不但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认为自己被邻居欺负了,才不断上访。

 

“对于这样的上访人,只有让事实说话才能说服他们。”因此,文惠新决定再次到争议通道丈量勘测。

勘测前来到杨某祥家,文惠新发现他一直抱着自己智力有点缺陷的孙子,看得出他很爱自己的孙子;再看他家,简直可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杨运祥告诉文惠新,他儿子为了挣钱养家,不得已丢下孩子到广东打工……

 

“就是因为这样的家庭状况,导致他极度自卑,不信任别人,总是认为自己受到欺负,对社会也充满了敌意。”文惠新决定先帮助杨某祥申请司法救助金,让其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从而改变与社会的“敌对”态度。

 

果然,当文惠新提出可以帮其申请司法救助金时,杨某祥说话的语气平和了许多。当天,在当地镇政府、司法所及村委会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杨运祥的心结也慢慢解开,愿意接受工作人员的意见,好好生活,享受天伦之乐。最终,这起信访案件因上访人得到司法救助、感受到社会温情而顺利化解。

 

(转载时略有改动)

 
来源:广西法治日报 玉林中院
责任编辑:冯兴